2.责任穿透化:建立“校领导、中层、骨干教师”三级包干制。
3.成果可视化:设置阶段性标志性成果里程碑(季度发布战报)。
通过这十大战役的系统推进,实质上是构建"党建引领把方向、数字技术强支撑、治理变革提效能"的职教高质量发展新范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四)建立四项保障机制
专班推进制(项目化管理+销号制验收)
资源集约制(建立专项经费+动态调整机制)
赛马比拼制(月月晾晒、季度考评、年度总评)
典型引路制(开展典型标杆案例评选)
文:校团委;编辑:周静文;
初审:王茂虎;终审:喻德贵;签发:孔令勇
以法治化夯基、数治化赋能、文治化聚力,深化"五大工程",攻坚"十大行动",高质量推进《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落地见效,推动学校顺利转型升级,推动学校实现长远发展。
一、开篇:锚定战略方向
新学期新思考:“三思”:思危、思变、思远。
新学期新定位:2025年,确立为“转型发展年、质量攻坚年、效能提升年”。
新学期新思路:贯通“法治、数治、文治”三位一体治理逻辑,形成制度牵引、技术支撑、文化赋能的协同效应。
二、法治化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一)强党建核心体系
落实党建统领工程:深化“支部建在专业群”组织模式;
党建品牌培育行动:创设“红船(匠)学堂”,开发思政微课20门以上;
坚持党委领导下"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规范化。
(二)建制度标准化架构
完成核心制度修订:学校管理、校企合作、绩效考核等三大制度体系;
启动治理效能评价:建立部门年度KPI(关键绩效)量化评价模型。
(三)促规范运行机制
实施科学评价行动: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增值性评价双轨并进;
打造阳光管理工程:财务审计、采购招标、绩效公示、重点工作等四公开。
三、数治化转型:打造智慧生态
(一)建平台支撑层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行动:建成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防护平台;
打造“三个课堂”: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线学习社区、教学资源库(课堂革命)等。
(二)梳业务流程链
重构各条关键流程:如学生报名、教师请假、工作审批等;
实施数据驾驶舱工程:校领导看板、专业发展指数动态监测。
(三)提协同效应网
推动“一网通办”:整合教务、学工等8大(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教研、后勤、资产、项目)系统服务入口;
创新 AI 赋能场景:开发智能排课、师生评价、学业预警等算法模型。
四、文治化育人:塑造职教品牌
(一)提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师德建设行动:设立“四有教师成长营”,建立师德档案;
学风提升工程:推广“技能成长日志”,建立学生发展画像。
(二)展特色职教文化
文化阵地打造:建设工匠文化长廊、技能大师文化墙;
实践平台构筑:定期举办“大师节”“匠星论坛”。
(三)聚发展共同体能量
产教深融工程: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0版本;
乡村全面振兴服务行动:组建“专业技能服务团”驻村帮扶。
五、年度攻坚路径:十大战役清单
(一)顶层逻辑架构
攻坚维度 |
主攻方向 |
内涵关系 |
价值引领 |
党建引领、文化治理 |
坚持红色基因与职教特色的有机统一 |
技术变革 |
数字转型、教学创新 |
推动教育形态与产业变革的同频共振 |
能力锻造 |
专业提级、队伍强基 |
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机制 |
生态重构 |
评价改革、治理升级 |
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共同体 |
质量提级 |
深化服务、拓展需求 |
强化职教本色与办学特色的有机贯通 |
((二)(二)推进十大战役
1. 党建品牌提亮战役
攻坚机制:建立“双带头人”培育计划(专业带头人+党建带头人)。
实施路径:
打造“匠心向党”品牌:开展党员教师技能擂台赛、学生红色创客工坊;
创建“三全育人”示范区: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100%、企业导师思政培训率70%。
标志成果:争创上级党建示范校,立项市级思政研究课题≥2项。
2. 数字校园筑基战役
攻坚机制:组建“技术+教育”综合项目攻坚团队。
实施路径:
搭建智慧校园3.0平台:实现数据分析精准度提升40%;
建设XR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发沉浸式教学场景≥50个。
标志成果:建成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各类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3. 产教深融攻坚战役
攻坚机制:推行“校企双链长制”(产业链+教育链)。
实施路径:
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开发岗位能力标准≥5个;
构建区域产教联合体:实现校企资源精准匹配率达85%。
标志成果:建设市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引进企业3-5家。
4. 专业动态优化战役
攻坚机制:建立“四维预警模型”(产业需求度、就业对口率、竞赛获奖率、资源支撑力)。
实施路径:
实行“撤调并转”专业改革:淘汰滞后专业1-2个;
建设数字化专业资源库: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率100%。
标志成果:国家级优质专业群立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证率提升30%
5. 技能大赛突围战役
攻坚机制:构建“三级梯队”(校、市、国)"竞赛培养体系。
实施路径:
实施“金种子计划”:选拔培养种子选手100人;
创新“课赛融通”模式:开发赛教融合课程≥10门。
标志成果:实现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新突破,世界技能大赛选手输送零突破
6. 师资能级跃升战役
攻坚机制:推行“三师四维”培养体系(专业教师+思政导师+企业导师,“四有”好教师)。
实施路径:
启动“启航·远航·领航”计划:培养市级教学名师≥3人;
建设教师发展智慧系统:实现个性化成长路径规划率100%。
标志成果: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企业技术骨干兼职任教比例达20%。
7. 治理效能革命战役
攻坚机制:建立“诊改螺旋”质量保障体系。
实施路径:
推进制度“废改立”工程:完成关键制度修订20项以上;
实施流程智能化再造:精简审批环节40%。
标志成果: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治理典型案例,师生满意度提升10%。
8. 乡村振兴服务战役
攻坚机制:构建“区域需求清单+服务供给清单”双对接机制。
实施路径:
打造“技能惠民”工程:培育乡村技能人才≥1000人次;
开展“一镇一品”帮扶行动:助力农产品品牌打造、工艺改良、电商营销。
标志成果:建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社会培训到款额突破300万元。
9. 全面服务地方战役
攻坚机制:构建“33618”“2515”地方产业需求清单+专业对接清单。
实施路径:
打造“产业助力”工程:提供实习就业学生≥4000人次;
面向重点产业,填位、补位式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在汽车、装备、餐饮等产业领域积极支撑,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标志成果:新建校外实训基地3个以上,实习培训收入500万元。
10.卓越金色梦想战役
攻坚机制:坚持目标导向,向结果要成果(突出升学)。
实施路径:
升华"大学圆梦"工程:抓好中职高考、普通高考和综合高中,深化职普融通;
面向重点专业、大专业开展分类分层培养;推进职普融通,助力学生升学,扩大社会影响。
标志成果:两类本科升学200人(单招165人,普通35人),重庆市排名前五。
(三)战役推进三项原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