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正清明 春雨寄哀思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诗句欣赏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传统习俗
扫墓寄托哀思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踏青赏花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吃青团
青团原本是南方在清明节吃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但近年来,青团也逐渐在北方流行开来。每到清明,一个个包着满满馅料的碧绿团子,带着春天的味道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传统习俗。在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可以通过放风筝放走自己的秽气。
站在新时代,我们以感恩奋进的心,时刻牢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为了民族复兴大业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并在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召下,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文:校团委;编辑:周静文;
初审:王茂虎;终审:喻德贵;签发:孔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