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属于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范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践行胡总书记讲话,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由此看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内容的具体化,也是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根本所在。
2.企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素养的合格人才,而合格人才的培养要靠学校,尤其是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事实证明,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职业学生,特别是涉及面广、规模庞大的中职学生,能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增添无穷的活力。相反,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3.学校育人的需要。记得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回顾我校25年来的中等职业办学历程,学校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在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上,在与企业的对接中,“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之间,至今我们仍然感到有许多的困惑,而这一问题的焦点就是“学生的行为习惯”。
目前,我校以“校办厂”、“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办学”、“订单培训”等形式,与十余家企业有着密切的往来,相互之间不仅在实训设备上互送共用,而且在师资管理人员上互派常驻,在资源信息上互信共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在探索校企结合的路子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是这样,学校领导班子才深切地感受到,要使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校企结合,创新思维,发挥优势,在结合的“点”上多做一些文章。这次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把我校申报的“校企结合,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作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职业教育专项规划课题,想来不仅仅是关注到此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更考虑到该课题在“职教城”这一大背景下,校企结合共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是中职学校进一步拓宽校企结合的发展思路,在探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研究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用4~5年时间,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服务企业,校企互动,共同培养中职学生应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方法与管理制度。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总目标
探索出一整套培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制度。
2.分目标
(1)通过课题前期调查,形成课题开题报告;
(2)形成阶段性工作小结并提升为阶段性研究报告;
(3)编辑教师论文集;
(4)形成企业评价报告,企业明确肯定学生行为习惯极大改善,受到企业欢迎。
三、研究的内容
(一)行为习惯的特定内容和范围的研究
了解当前企业对毕业学生和新员工在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究竟有哪些,是否体现在“循规”、“责任心”、“细心”、“协作配合”四个方面。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研究
1.德育课堂基础培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政治常识课教学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常规管理强化培养。通过面试、入学教育、军训、报告会等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培训。
3.校企合作互动培养。借助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现场培训观摩;通过企业管理者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协作,共同探究职业行为习惯的训练方法。
4.管理制度体系研究。行为习惯培养的管理制度包括校内校外两部分,具体体现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班级如何评、学校如何管四个方面,研究重点放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上。既有检查督促制度的建立,也有奖惩激励机制;既有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参与的保障制度,又有推动企业实际参与决策、管理和培训的管理办法。
四、研究的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就业导向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2.心理学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在其一定的内驱力——需要的前提下,对行为习惯的内容进行感知,在反复的训练中产生情感,并由通过的意志力来强化上升为个体品质。因此,研究者掌握中职学生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规律,是主动地、自觉地、有效地开展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3.教育学依据
一般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以循规、责任心、细心、协作配合为内容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身就是教育实践活动范畴。它既涵盖了教的功能,更有兼备育的过程,必然遵循教育学的普遍规律。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法
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起始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实施步骤,写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1年2月)与德育处、生产实训处、就业部门一道,深入课堂,深入企业,完成企业、教师、学生三方面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写出专题研究报告。依靠企业,发动教师,通过到企业轮训、行业实践和长驻企业派驻就业指导等走出去的办法,使学校与企业进行主动配合;然后,又通过企业到学校办厂,企业派技术及管理人员深入学校长驻,企业定期开展从业咨询和专题讲座,企业到校举办专题招聘会等形式把企业请进来。再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的基础上,把职业行为习惯的训练纳入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等教学,进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借助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现场培训观摩,开展新生面试、入学教育、军训、报告会等专题教育活动进行强化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整理汇总课题全过程实验资料,总结三年来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可行性分析
首先,本课题是从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大量的事例研究,并在课题前期对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确立的,应该说此课题的选择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认为值得研究。
其次,“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我校曾以“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为题参与了研究,前后四年共有12人次获得了省市、国家级表彰与奖励,学校也获得2006年总课题组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的殊荣。
同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德育规划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验”,我校又积极地参与研究。去年10月18-22日,在山东龙口年会上,我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的好成绩,并再次荣获2008年总课题组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的殊荣。因此,课题组有能力、有信心在此课题研究中再创佳绩。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及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运用;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研究人员能力与水平分析。“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我校曾以“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为题参与了研究,前后四年共有12人次获得了省市、国家级表彰与奖励,学校也获得2006年总课题组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的殊荣。
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我校参与了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德育规划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验”,我校又积极地参与,今年10月19日,在山东龙口年会上,我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个的好成绩,并再次荣获2008年总课题组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的殊荣。因此,我校课题组有能力、有信心在此课题研究中再创佳绩。
2.研究经费方面的保障。我校历来就重视教育科研,就拿本课题来说吧,课题从开始申报就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经费和人员上均予以大力支持,初步预计投入研究经费20000元。
九、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工作小结
2.教师论文集
3.课题研究成果集
4.探索出一整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制度
附:“校企结合,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子课题
校企结合,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组 织 机 构
一、课题指导组
钟必伟 重庆市教育管理专委会理事长、课题重庆指导组组长
黄志玉 原重庆市教科所所长
李缵仁 原重庆市教科所所长
陈 军 永川区教委主任
屈景河 永川区教委职成科科长
邓盛泉 永川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屈景河 永川区教委职成教科科长
蔡达煌 福建亿盛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二、课题领导组
组 长:凌基银
副组长:谈若凡 易克矛 王 平 苏 宁 廖金勇 蔡达煌
三、课题研究组
组 长:王 平
副组长:欧阳昌强 蔡 弘 张福建 吴修淳 黄正果 张安彬
成 员:邱维娜 陈友玲 邓先凤 邓先平 刘小红 宋代春
周绪霞 李方琼 黄跃武 胡友明 梁道军 周重阳